探产业新途 绘中医新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投资高级研修班2025年9月课程报道
秋风送爽结硕果,笃学笃行促发展。9月20日至2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投资高级研修班9月课程于和平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课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领衔,群星璀璨、阵容强大,通过顶尖专家资源与创新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家学员带来了多维度的价值提升。
课程在企业家学员们《神农本草经》的琅琅读书声中拉开帷幕
院士亲临课堂,启迪时代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院士亲临课堂,以《中医体质成果赋能健康产业发展》为题,立足深厚的理论根基与实践经验,系统阐释了中医体质学的科学内涵与建设路径,深入剖析了相关研究成果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及个性化医疗等多个方面的独特价值,全面展示了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广阔转化前景。王琦院士勉励企业家学员们勇担时代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创因人制宜的健康产业新时代。
引路名医名方,贯通转化路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教授聚焦《名医名方中药创新药研发策略及实践》,结合最新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导向,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当前名医名方中药创新药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中药审评体系、研发策略设计到未来实践展望,为中医药成果转化提供多维度战略指引,并在互动环节详细解答学员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筛选优质转化标的提供了清晰指引。
眼科名医传薪,点亮创新明灯
国家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金明教授以《中医药在眼科领域的创新应用——基于国家名中医特色成果》为题,分享了深耕中医眼科五十余年的临床与科研心得,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在治疗干眼症等眼科常见疾病中的独特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成果,展现了中医在眼科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创新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数智融合探索,绿色治疗新篇
肿瘤绿色治疗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原副院长胡凯文教授以《数智中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创建与应用》为题,介绍了中医数智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实践应用;阐述了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核心理念、创新建设与显著成果,使学员们领略了中医药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中医走向世界,共绘出海蓝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乐鹏副教授带来《让中医走出去:产业发展与传播创新》主题授课,基于中医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提出切实建议,鼓励企业家学员们共同努力,将“北京模式”发展为“中医走向世界的中国方案”。
精彩的课程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创新思维,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结合自身产业背景与课程所学,踊跃提问、深入探讨,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更产生了许多项目转化与落地的新思路。
追寻大师足迹,感悟大医精诚
学员们集体前往王琦书院参访,在这一当代中医药重要的精神地标中,感受“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的办学精神,并实地体验九种体质检测仪器等创新成果。
探寻历史长河,聆听无声史诗
在中医药博物馆这座中医药千年文明瑰宝的殿堂中,学员们观摩丰富的医史文物与中药标本,沉浸式领略了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底蕴与历久弥新的活力。
同窗共话成长,凝聚发展合力
课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员搭建了展现才华、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的平台。多位学员分享了企业经验与创新思考,增进同窗情谊、打破信息壁垒、凝聚发展共识,现场即促成了多组学员间的合作意向。
班级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科研处转化医学中心路遥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研处孙慧媛副处长就医院成果特色做简要介绍,以期“校-院-企”联动推动更多优质临床成果实现转化。
班级班委郎永淳以《终身学习》为主题,分享了丰富的人生感悟、跨界实践与行业洞察,启发了同学们对自我成长与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多元模式赋能,共筑产业未来
研修班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地参访+交流互动”模式,兼顾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打造立体化、沉浸式学习体验。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课程为契机,将所学所得应用于行业实践,并热切期待后续的精彩课程,与优秀行业同仁携手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传承创新并举,服务健康中国
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指引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投资高级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产学研高端交流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实现中医药成果技术转化。未来,研修班将继续推动大学优质成果与学员企业生产、渠道、投资等资源深度融合,让千年智慧在现代科技中绽放异彩,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招生简章链接)
(往期课程报道链接-封面是每期课程与最重要专家的大合影)